咨询热线

13564080845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仓鼠elisa试剂盒的常见错误纠正

仓鼠elisa试剂盒的常见错误纠正

更新时间:2025-11-26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7
 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ISA)是检测仓鼠生物样本中特定蛋白、抗体或抗原的核心技术,仓鼠ELISA试剂盒因针对性强、灵敏度高被广泛应用于科研与实验检测中。但实际操作中,哪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结果偏差、重复性差,甚至全失效。本文梳理了试剂盒使用中的高频错误,并给出针对性纠正方案,帮助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 

 

  一、操作前准备:忽视环境与试剂平衡
 
  常见错误:不少实验人员拿到试剂盒后立即开封操作,未将试剂盒组分(包被板、标准品、酶标试剂等)从4℃冰箱取出复温,或实验环境温度波动大、湿度未控制;部分人还会混用不同批次试剂盒的试剂,认为同型号即可通用。
 
  纠正方法:试剂盒取出后需在室温(20-25℃)下平衡30-60分钟,确保所有试剂温度一致,避免因温度差导致抗原抗体结合效率下降;实验台应远离空调出风口、阳光直射,湿度控制在40%-60%;严格遵循“同批次试剂配套使用”原则,不同批次的包被板、酶标二抗等不可混用,哪怕是同一厂家产品,批次差异也会引发本底值异常。
 
  二、样本处理:溶血、反复冻融致结果失真
 
  常见错误:采集仓鼠血清、血浆样本时操作不当导致溶血,或样本采集后未及时离心、反复冻融;部分实验者为节省成本,将样本稀释后长时间放置再检测,忽视稀释液的适配性。
 
  纠正方法:采血时动作轻柔,避免红细胞破裂,溶血样本需舍弃重采;样本离心后尽快分装,-20℃保存且冻融次数不超过2次;样本稀释需使用试剂盒配套稀释液,稀释后30分钟内完成加样,若需暂存,需置于4℃且不超过2小时,防止样本中目标蛋白降解。
 
  三、加样与孵育:精准度不足引发误差
 
  常见错误:加样时枪头触碰孔壁导致液体挂壁,或不同孔加样速度差异大;孵育时未密封酶标板,导致孔内液体蒸发,或孵育温度、时间偏离说明书要求,比如擅自缩短孵育时间。
 
  纠正方法:加样时枪头垂直悬空于孔上方,缓慢加样,每孔加样速度保持一致;孵育前用封板膜密封酶标板,严格按照说明书设定孵育温度(多为37℃)和时间(通常60分钟),孵育箱内放置湿纱布维持湿度,避免因蒸发导致试剂浓度变化。
 
  四、洗涤与显色:步骤敷衍影响最终结果
 
  常见错误:洗涤时未将洗液注满孔,或洗涤次数不足、浸泡时间不够;显色时未避光操作,或显色时间过长/过短,终止反应后未及时读数。
 
  纠正方法:洗涤时确保洗液全覆盖孔内包被面,每孔注液量不少于300μL,洗涤次数严格遵循说明书(通常5-6次),每次浸泡30秒后甩干;显色过程全程避光,显色时间控制在说明书要求范围内(多为15-20分钟),终止反应后10分钟内完成酶标仪读数,避免显色产物沉淀影响吸光度值。
 
  仓鼠ELISA试剂盒的使用核心在于“精准”与“规范”,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放大误差。只有严格遵循操作说明书,纠正上述常见错误,才能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,为仓鼠相关科研和实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。

联系我们

上海帛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上海嘉定区嘉罗公路1661 号24栋   技术支持:环保在线
  • 联系人:黄先生
  • QQ:2843593679
  • 电话:13564080845
  • 邮箱:2843593679@qq.com

扫一扫 更多精彩

微信二维码

网站二维码